是秦海燕的导演处女作,是国产反家暴电影的第一步,是普及反家暴法的开始
100多分钟的抖音长视频
你猜那些好评为什么只提题材价值和现实意义,却丝毫不谈好不好看?
观感复杂,很难评。一方面很多场景让我颇有代入感,想起了从小到大亲眼目睹过的很多亲身经历,ptsd上身;但是另一方面整个剧作以及部分情节的设定又让人如坐针毡,甚至让人怀疑导演是否有做过充足的调查,还是只是拿了一个好题材就这么草草拍了。丈夫家暴的原因是来自于母亲窒息的掌控,然而母亲其实也是被害者,只是这个父亲从头到尾却隐身了,到头来好像所有箭头又指向了“女人为难女人”,我讨厌这种模糊不清的态度。整个片子多处出现了这种和稀泥的手法,一众角色的很多动机也站不住脚(我指的不是家暴动机,因为家暴往往是没有理由的,但是无语的是片中丈夫家暴似乎是因为妻子回家太晚、不顾家里、被别的男人揩油等等,到头来好像又指向了女人“有问题在先”,但其实现实并不是这样的。)我只能说,题材固然是勇敢的,但拍成喊口号一点用都没有。
丈夫看妻子,到处都是打下去不会被检测出的部位。孩子看房子,到处都是爸爸殴打妈妈时的施暴场地。他口中的活该比拳头更狠,发来的短信如魔鬼索命,他像打翻一碗面条般毁掉整个家,却怪责是我没有拿起戒尺在手上自罚烫出烟疤。社会像缠起白绫般捆住了女人的手脚,却怪责是妻子用石头砸破了世俗的藩篱。
这就很难办,我看到还没开分之际,“想看区”已经这么多男性破防,就很想打四星。但观影感受的确是看得非常烦躁,所有人都很讨厌,尤其是年轻女律师呈现的表演完全失去分寸。看得出调研的功课,看得出技术,但人物被掩蔽在标签之下了。人物这个事,真的要先有人再说弧光,弧光熠熠,人本身虚虚的,就很奇怪——比如一个职场不弱的女性,酒桌游刃有余,她到底为什么请这个律师啊?这种并非剧情应激的烦躁持续观影全程以后也仔细想了一天到底为什么这么烦,我个人感觉是创作者站得很高,站得很疏离,努力给人一种客观感。但我自己面对这个题材的时候,其实想看获得共情感,想感同身受,想和主人公贴在一起而不是观看“奇观”,当然这是个人喜好问题。表演上,吴昱翰的戏非常好,连续两个片子都拿捏得很精准。
女导演处理女性题材果然更靠谱。影片真切地剖解了遭受家暴的女性的真实困境,不仅深受皮肉之苦,也要承受心理之痛。最可贵的是,它揭示了反家暴的难度之大:取证难,对抗家人及社会的眼光更难,而最难的是剥离与孩子之间的情感纽带。在具体拍法上,导演对家庭空间、暴力形式有着非常细致的展示,很多戏有如恐怖片一样让人不寒而栗,而这,或许就是很多女性的日常。这样的影片,能为更多女性发声,值得力挺。
题材的意义大于电影本身的质量。
对家暴的呈现很有压迫感,短信的黑底白字幕设计很好,很窒息。家暴男对外彬彬有礼,对内重拳出击,甚至掌握不留证据的方法,突出了家暴的难以预料和难以求证,家暴可能降临到任何人头上,看的所有人的恐婚加重一层。但我觉得还可以更有压迫感,比如加入一些女主的主观视角,用更有张力的视听语言等。法庭上总觉得说教意味有些重,把更多的立意放在镜头语言中而非解释性台词中或许会更好。电影开场十分钟后坐在我后排的一位男士直接离席夺门而出,后排的一位女士说道:“凭啥不看了,简直是你的翻版。”,真是极尽讽刺的观影体验。
生来自由,何必被定义。女编剧转行做导演,暑期档尾声的这部反家暴力作看得我百感交集,会为呈现出的真实境遇而生气,也为徐敏的结局而舒心,女性题材确实还得是女导演来拍。你会看到,离婚竟然都不是家暴的终点,她也许是女儿、妻子、母亲,但她更是她自己。佟丽娅最后的法庭戏非常厉害,会让不了解她的观众刮目相看。
希望有一天家暴能够变得跟反家暴影片一样难得
家暴和出轨一样,真的只有0和无数次,这个男人一旦打了你,就真的要立刻自救,赶紧离开人渣。这个电影真实的地方就在于从女主的视角展示了女性想要摆脱糟糕婚姻的困难程度。作为观众看得好绝望啊!从题材上看,这种反家暴主题真的不错,尤其是知道是女导演主导的,更是欣慰,真的只有女人才懂女人!
作为一个曾经经历过亲密暴力的前受害者,家暴绝不是关系的问题、家庭的问题、教育的问题,把男主的家暴归因于母亲、原生家庭在我看来就是一种开脱。家暴就是犯罪,现实很绝望,但连电影都无法为受害者闯出一条生路。可能这就是中国吧。
同樣是社會話題作,比《消失的她》好了起碼十部《孤注一擲》。沒有獵奇,沒有消費,沒有拍成爽片,而是一點點呈現家暴受害者如何被傷害、如何被毀掉,以及家暴對於下一代的蝴蝶效應,於是最後,我哭得比同場的女生還要兇。雖然不乏一些口號與宣傳,剔除也並不影響電影的完整性,作為秦海燕的導演處女作,看得出相當用心,甚至有多場戲的剪輯與調度叫人眼前一亮,佟麗婭也難得交出了出色的表演。然而,我想要看到對家暴背後男權的質問,也想要看到對男性受害者的關懷,這或許是電影完成了基本的好看之後我的貪心。
纯浪费大银幕的《今日说法》大电影。类型叙事、视听调度、人物塑造能力均趋近为零。
律师与徐敏的关系本来才应该是故事的重点,因为律师代表观众,她看到什么、如何理解、产生什么感情都可以让观众同步。但现在因为这一条线基本上废了,让徐敏的故事在观众眼里也像隔岸观火。
无论好坏我始终觉得该有这样的院线电影存在,近来的电视剧无一例外都是讲爱情,我真的很讨厌这样一直不去探讨B面,正是阴影面被提及地太少,才那么多女孩怀揣天真最后被伴侣杀害。
映后陈思诚被cue到发言的时候,刘昊然笑得把头埋在两腿中间,弟弟实在憋不住了。😂
题材非常好,但是创作很差。一名优秀的职场女性怎么就要去请一名菜鸟女律师,拿自己的人生助力别人的成长吗?电影只强调行为,没解释够心理和背后的因素,普通观众真的很难共情。
编剧出身的导演,这次怎么写了一个问题这么严重的剧本?拍家暴,你要关注家暴本身,当下的创作环境却让创作者学会了蹭热点喊口号。编剧有意把叙事的前因后果打乱,但没有制造出该有的悬念,反而让戏剧逻辑变得很弱,破坏了家暴故事本应有的戏剧张力和恐惧绝望,也让主角的行为逻辑变得混乱。前几年看过一个法国片叫《监护风云》,思路就值得本片学习,这种容易被贴上两性标签的题材,最安全的写法其实是老老实实塑造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