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你啥子时候当校长!我也想拍电影!🥹
不愧是河传校长的儿子的作品艺术太艺术了艺术到让人看不懂
中老年文艺片
#校园路演+主创映后#模板式文艺片,长镜头+独角戏+旁白,前一个小时看的让人昏昏欲睡,后半个小时娜仁花饰演的中年女性慢慢出现了一点点“故事”,救石头、放兔子、看皮影。导演为了探讨生命而探讨生命,第一部作品就玩深度目前来看还是过早。
看到一篇此片创作座谈会摘要,制片人李锦云就该片提出一个“大学电影”的概念,说期望“大学电影”能够持续发展。我寻思还是别了吧,这什么“大学电影”意思不就是:幼稚的、空洞的、含糊的、故作高深的、徒有摄影的假文艺片儿。没本领导演虚假卖弄三件套:秀丽自然风光摄影、古典钢琴配乐、生死/爱情母题。
本应是向阳而生、在白日盛开的向日葵;却成为生命垂危之时,一名女人的寄托。我不知道它能开多久,什么时候开,我也不想知道;没有任何避忌或是粉饰的添加,而是选择直面“死亡”这一话题。时间静静地倒数,生活仍然在转动;娜仁花需要处理很多直接对准的镜头,完成度让人印象深刻。一部在年底院线热闹之中的个性声音。
6.5/10【点映主创见面会场】关于孤独老人,关于留守儿童,关于皮影,关于逝水年华,关于生活……涵盖内容太多,无论如何都显得主题太发散,达不到原本的目的。但或许这就是导演李旭眼中的生活,在传统的摄影技法和配乐下,运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将虽身处人生最后时光却“向阳生长”的一位女性的生活在大银幕上为观众娓娓道来;这次中国影视学术精英团队对“文艺片”的尝试值得肯定
女主换的7、8身衣服是好看的。看完一群嬢嬢在那儿讨论,里面景色很美,如果能去旅游拍照就好了。
劝男导少拍女性、少爷少拍农村🤓
此片一出,中国电影站起来了
真诚与匠气一直在打架。既要用模仿真实生活质感的慢节奏,又要时时刻刻加个重音符号提示这里有创作者的巧思;既使用乡村布景,又加入了大量拿腔拿调的台词与和空间割裂的古典乐;绝大多数隐喻象征都按捺不住寂寞,一定要跳到观众面前大喊它有言外之意——主人公在医院刚刚说完“东西和人一样都留不住”,面前就得恰好有护士推着盖白布的病人经过。能感受到创作者们有才气和想法,但也许如果不那么急于去显示这一点,会让电影更好看一些。
关于生命的真相,一朵花告诉你;关于年轻过的回忆,回到老地方想念你;老去之后的感情,绵柔有力;孩童的天真浪漫,是哭声与交响乐的合奏~
电影映后讨论,有个年轻人说电影节奏太慢太沉闷了,大家附和,后排一个大姐大吼一声:她都是将死之人了,电影再快,她就死了!电影的故事挺好的,女演员的演技带领观众进入了她的电影世界,探索生命的感悟。电影结尾,女主走进了一片绿林之中,生命盎然。
当然并不是说这部电影全无缺点,后半段视角与情感的逐渐现实庸俗化让前半段构造起的独特氛围有所削弱,多条细节线索的收束也显得有些蹩脚而刻意,但这完全没有遮挡本片带给观众的巨大冲击。当与绝症相关的国产电影还在婆婆妈妈地盘算着如何“感动”观众时,本片却早已进入更高的层次,用一种甚至有些不友好的“实验”型方式来阐述将死之人的内心世界,以令人惊骇的影像将一个老套的话题迸发出全新的生命力,再加上娜仁花细腻生动的表演,让这朵“傍晚向日葵”拥有了璀璨瑰丽的魔力,实在是一部值得观看的独立佳作。
美术和造型各一星⭐,配乐一星。只有一个皮影戏绕后台的桥段好看。除此以外,导演itsmama`sboy.该心理疏导一下了,恋母,男性生殖崇拜加恋足等问题有点多。非常讨厌油腻的借位教皮影的情色桥段
介于苟史与平庸之间。前半段废戏太多,编剧属于是顶级缝合,背景音乐太滥,而且和摄影各玩各的,那段超现实的皮影戏不错,风景不错。还所谓大学电影,很难的啦,连学生都唬不住。
超出预期,但也没有特别被打动。最大收获是种草了一个旅行目的地:于家石头村!🌻
并不糟糕啊只是用长片的体量讲了一个短片故事罢了摄影和美术都很好
xs呼呼大睡兔子都没看到🔚
衝著金雞獎提名名單去的,結果看了不到半個小時就想大喊女主只是身體有病,不是腦子有病,不是抽象化地跟大地做愛、矯情地種一棵野花就是“生死之間無距離”。更崩潰的是,映後和朋友一聊,導演也是某二代,還是校友,也請了某高校教授站台,還硬往“詩電影”的高度上貼,我真的第一次為學過這個專業感到羞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