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荒马乱物价飞涨,男主角一个月工资1500万,上海人还执着于谈情说爱,显然是铁了心要跟上海共存亡
一个词:通透。不输《太太万岁》。镜头设计上稍显单调,但是剧本台词真心扎实。文华的市井喜剧简直登峰造极,对家长里短、夫妻生活都分析得鞭辟入里。满足观众八卦欲以及战时消遣娱乐需求的同时,对现象的理解和对市民的关照又是完全领先于观众甚至时代的。情感问题并没有进化或变异,因此切中要领的电影就不会过时。结尾实际上提出了婚姻的永恒困境,用不解决的方式去解决(或者说暂时搁置),也算巧妙。#观摩课#
2017北影节第二部@资料馆。庆幸我买了这部的票,因为回来才发现网上压根找不到资源,想看个错过的开头都不知还能不能再看到了。如果最后女主没有跟男主和好,这部就是真·神作,可惜中国人的婚恋观七十年了都没改变。
超前的婚姻观念,台词好有趣
从来没看过这么精彩的喜剧,全家从父母亲到姐姐姐夫再到小两口的生活生动鲜活,小夫妻从婚前恋爱的扭捏到结婚的甜蜜,再到婚后的柴米油盐分居撕逼,每一个家庭都会经历这一切。构图光影太讲究,台词句句是哲学。
2021.11.10文华,编导洪谟,摄影许琦。此片观念非常超前,婚姻是无期徒刑,是爱情的终止。女性直接扬言“我不是太太,我不是家,我是我。”教员父亲思想极为先进,反成另一种刻板,为快速服务政党要求。沈敏表演一绝,台词功夫银幕鲜见。“结婚后总有一人屈服,到时候大局已定。”
2014.5.27,观摩课。
这电影拍得真好哇,导演是搞戏剧的,叙事台词没得说,有张爱玲风俗戏剧的味儿,而且这片子声音比较好。对家庭婚姻的看法看起来相当先进,但也有些天真,因为我们看起来似乎是婚后的琐碎摧毁了这个家庭,但个人觉得还是经济的问题,在物价飞涨的时期,一个先生是养不起一个太太的,更遑论孩子了,这片相当典型地反映了1948年的婚恋观,并且从结尾看得出来,无解。
不错是不错,全程在线,故事完整。但这种家庭伦理剧拍成这样只能说尚可,尤其横向对比日本同时期的,没法儿比。这个不能吹。总感觉各方面有许多话剧余毒,这里用“余毒”是因为伤害到电影语言了,看看那贫瘠的镜头与剪辑便知。
开头:kswlkswl,清新简短明快的家庭故事和爱情故事。后段:不可抗拒的滑向被柴米油盐磨灭的家庭。婚姻观很超前很精彩,我不是什么妻子爱人我是我自己,我们可以相爱但是不要成家了。btw姐姐好哏啊!
多段闪回。
扮相都挺时髦的,工作都挺清闲的,独立人格表现的挺好,也没有道德绑架,结尾之前可以给四星。但是结尾就像是把议论文写成了抒情叙事,开心就好最后还是不打算理解对方,然后不了了之就这么过去了…着实有点儿不忿TT
文华永远语出惊人!对于婚姻与义务,家庭与自由的探讨毫不过时,人物的姿态更符合某种现代戏剧的特质。
“離開了家,家就不討厭了。”影片裏太多這樣的“今日金句”了哈哈哈哈。
2017#BIFF#1,@资料馆。这才叫幽默!没有噱头、不刻意,却无时无刻不在挠你的笑点、被戳地痒痒滴、会心笑。看的时候就在想:是超前、还是退后了多少年?还有那么一段时间,领先于日本哒,至少在时间轴上是咱们先拍出了这种质感的片儿~
很生动委婉的中国式伦理观察,令人惊喜。
20140527观摩课。牛叉的大姐和爸比~~
爱情和婚姻,七十年代超前的观念,舞台调度,结尾仓促。
40年代的婚姻和今天一样都需要房子!
看过就忘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