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平铺直叙中规中举没有让人欣喜的地方,室内琐事单调乏味,反战题材有加分。PS:杉村春子的那张脸演叔母更合适。
回阿狐:確實,日本電影普遍歸避了戰爭責任的問題,不過就1946年來說,這部分跟美軍在日本不願過度刺激日本人所進行的電影政策也脫不了關係,即使作為導演想要用比較激進的方式批判戰爭,在當時也可能會被禁止,總體來說,戰後美軍的統治也是日本在電影裡迴避戰爭責任的因素之一,可以說日美都是共謀
作为反战电影近乎完美。喜欢一组蒙太奇,长子被带走后母亲喊长子名字的脸部特写,接另一个房间中女儿将恋人的信捏成一团的手部特写,紧接着是母亲所在的客厅传来的哭声,女儿循着哭声步入客厅,一家人汇合。仅仅两个镜头靠声音与特写画面的衔接,将亲情与爱情的生离死别凝聚在一起,表现战争的残忍。
久板荣二郎在战后初期的本子都比较一般,主要是这个时期受美军占领的影响,创作受限。本片是激烈批判军国主义和战争的代表作品,实际虽然拍的很闷,但在当年可以感受到那份力量。
整个家庭几乎都是象征性的符号,日本内部的矛盾被简化为母与父的矛盾,有明确的反战意识但已经到这儿了却刻意忽略了赎罪的成分。和《二十四只眼睛》同属一个框架,在母系的环境下呈现爱与和平,但当父系符号出现和谐即被打破。
说实话,木下实在让我有点失望。一边迎合着美国人的占领审查,一边悄悄为日本人推卸责任。搞得好像所有日本老百姓都是无辜的受欺骗者。所有责任都是好战的日本军人犯下的。何必这样呢?裕仁的人间宣言倒是放了一段,可是搞得气氛惨兮兮,似乎谁欺负了他,他是被逼退位的皇帝。何必呢?……日本之所以一直没有对自己的战争责任有个清醒的认识,日本电影人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豆瓣,你标签的2005是啥意思啊?
杉村春子也适合演琼瑶剧,但在二战这件事上,木下惠介的宇宙观比黑泽明高了7个段位
“我只是个大佐,只是个管军需工厂的小小的大佐……”
木下这部不好看,当年题材加成光环浓厚。如果说是狭小空间的剧场类型,后来波兰斯基《Carnage》是巅峰了吧。
哈,结尾反转得太像中国左翼老电影了。
黑夜总会过去太阳照常升起
还真是避重就轻呢。看完电影,你完全想不到这是个因为侵略别国造成自己亡国的国家呢。还真是会体谅自己呢。
日本战后反战症候,成濑是这样,木下惠介也不例外,控诉得过于声嘶力竭以至于伤了喉咙。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能拍出反战题材已经很不容易了,抛开结尾被威胁式的强行转折,内容还是不错的,可惜还是摆脱不掉顾影自怜之感,不过毕竟不是纪录片,在导演能力范围之内已经做的可以了。
杉村春子
7分,摆脱战败前的国策电影后,木下惠介迫不及待地表明自己的反战立场
日本如果贏了2次大戰就是魔國而不是神國了.......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1181205/
战后复苏命题作文,最后旭日东升,剩下的家庭成员团聚,也是那个时代的主旋律了。杉村春子真是好演员...反思战争这事吧,看过人间的条件就会觉得这部太轻飘飘了,但是考虑到上映时点,可能说这部电影顺应了当时的国民心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