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野生动物摄影师保护失去妈妈的三只小兔狲(文案主持人都矫情)2.在城市生活几年的草原人重回草原(自由的生活)3.在喀什湖养三文鱼,也牧羊(新牧民)4.在三江源推广零废弃生活方式(很有意义)5.寻找山歌与天籁(山歌很美)6.素朴的牦牛毛、羊毛,经过牧民的手,变成城市里也喜爱的作品(聋哑人阿朵很有悟性。我太爱这一集了。)7.藏族黑陶文化的传承(挖土,晒土,筛土,和泥,做坯,阴干,烤制,出炉淬火)8.守护藏羚羊。9.草原土壤沉积的形成,如何保护草原生态。10.草籽的播种、牧草的养护、打草,一方土养一方人。11.牧民在冬季牧场和夏季牧场之间转场,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这一集也好看。有时间看看李娟的书)12.不同的草原,同样的震撼。草原上不同人的不同生活,每种生活都有它的意义。
主持人一个比一个做作,一个比一个咋呼。这么好的一个题材,这么淳朴的群众,被这几个主持人作死。
主持人太尴尬了。。。。。
还不错的其实,但是“草原行者”有的我真的不满意,主持人就别来了吧?让我感觉都不是在看纪录片了,交流都像采访,拿腔拿调啊。
纪录片为什么要搞这种阴间前采/后采,真的是让人看不下去,虽然第一集石渠英雄兔狲妈妈的内容非常有价值。
展示了牧区的全新面貌,很有启发性
非常矫情做作,还用纪录片的包装误导观众,强力人为干预自然,凭人类的喜好选择长得可爱的救助,然后辩解一下不是干预,比较适合低龄儿童观看,主持人应该也是喜羊羊看太多了
《转场》《探秘》《打草》,还有藏羚羊那一期,给我印象尤为深刻。有了这些摄制组精心筹备,我们才看到了好多难得的镜头。看到了新时代下各传统民族生活方式的转变,高寒草原下人们生活的不易不屈坦然甚至乐观,以及多民族团结融合发展的时代趋势,还有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景致,丰富多姿的各民族生活习性,看到这些还是很触动,剧集充满了人文关怀,值得花一个晚上。建议央视再拍拍更多的剧集出来,多带些社会性和启迪性的深度思考,这样会更好。也希望其他纪录片爱好者,艺术工作者多挖挖蒙藏疆青这些地区,多来一些这些背景下的深度影视剧,多宣传宣传其中的优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