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后导演说感谢我的单位VIVO,高一天的表情明摆着就是:你怎么说出来了?
科长后边短片的评分,可比科长后边拍的那堆短片能看多了!
怎么就如果可以了,就最后那句话么,无趣
这不叫超短片,这属于纪录片项目的5分钟样片。承袭的是几十年来独立导演对社会边缘群体题材的热衷,况且要在时长限制内抵达某种叙事目标,越是凸显所谓人文关怀,越抹不掉作品里隐隐绰绰的功利性。FIRST把最高奖给这个片子,而不是去鼓励《寻找Noel》《重庆奥斯卡》《今天去哪儿?》,足见三位评委美学品位的保守,节展与单读系资源的迅速绑定也令人警惕。vivo设备在最后的露出,更亮明了品牌宣传的属性。当电影节与资本愈发亲近,形单影只的作者就难免成为新兴的弱势群体。或许这就是近些年元电影在青年导演中间盛行的原因,是创作力衰竭与表达空间紧缩共同作用的结果。简而言之,当云之南、BIFF、CIFF相继死掉之后,市场化运营且硕果仅存的FIRST为求得声量和资金,向类型与商业进一步倾斜,逐渐和“独立”没有什么关系了。
平淡且平庸,短片展映里明明有那么多更好的短片。#First
这就能拿年度超短片,就因为导演是赞助商vivo的人?那其他人还比个什么劲?迷惑
微纪录片,感觉和二更都没什么区别。
最后那一抱直接让这戏从一vlog变成了学生作业
这拍得着急忙慌的(虽然剪辑上的快切是契合快递小哥的日常生活),但超短片的体量去呈现就会给我一种剥削的感觉。还是让超短片做超短片该做的事吧,以及听了导演在随机波动的阐释,还是觉得浪漫大于她想要表达的残酷性,以及创作者和被拍摄对象之间的关系虽然是一个永远奏效的母题,作者也可以选择是否暴露,但从这个片子上来说,如果她意识到自己和被拍摄对象之间的不平等还是主动选择不暴露,片子的力量就是会弱很多,这也是导演必须接受的一点。
这怎么拿第一的…
五分钟太短了
分这么低吗
怎么说呢。短片本身就不行,作为广告更不及格,有很多广告拍得比这好很多。
(故事从平凡而连续的日常性入手,准确而巧妙地借助手机跟拍画面所呈现的动感,以多机位跟、抓拍的镜头展现了我们身边的劳动者——快递小哥的日常,颇为突出和感人的是纪录其生活中为我们所不见的部分:他的家庭、亲情和爱情。最后的场景跟拍中,载着全家的摩托及字幕上的心愿与叹息,触动人心。)简而言之:平碎
虽然有人文关怀,但是是年度超短片也大可不必……
纪录片的手法,对生存艰辛的写实呈现。
2021FIRST超短片大奖。对手机摄影的媒介意识不太够(手机摄影就别按传统纪录片拍/搬演和剪啊,这就是Dogma《家宴》跟《白痴》的区别……),剪得也真是上气不接下气……把北京纪录频道的那些个短纪录片剪到5分钟大概就是这个感觉。好处是社会议题,以及夜景还真挺棒
这样的短片多一点呗——如果可以
多给一星。5.1分是烂到不值得看的分数段。那我觉得这五分钟的小片再怎么不好,也比iPhone每年那部强,值得看的。比很多片子,都值得。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