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金红棉#金红棉最期待纪录片,看完有点失望。豆瓣电影时长有问题吧,应该是120分钟。开映前工作人员做了解说,片尾字幕会经常“故障”,组委会希望片方给一个流畅的版本,片方态度暧昧。懂了。
虽然有用PKD演讲来分一二三四五,内容还是松散得让我看睡了三回,但也许是母体在阻拦我吧
和是日上映的《黑客帝国:矩阵重启》连连看,完美!广州金红棉影展把这片放在《黑客帝国:矩阵重启》上映日,真是机智有心。我们都生活在矩阵世界吗?何为虚何为实?我们的世界之外是否有人透过屏幕看正在透过银幕看《矩阵故障》中的《黑客帝国》的我们?看毕惶恐至极,陷入沉思。有史以来看过最酷的纪录片,三位奇异机器人及外星人形象的被访者自述为主,PKD的演讲、ElonMusk的访谈、影视游戏及原始电脑三维动画不时穿插,低成本录像诠释超前科学,辅以配合得当的前卫玄妙配乐,正中我这位赛博朋克迷的胃口!四舍五入我也在电影院看过《黑客帝国》前三部、《星球大战》、《银翼杀手》了!片中出现的电影及游戏不胜枚举(除去上述):《蝙蝠侠:阿甘骑士》、《辐射4》、《使命召唤》、《电子世界争霸战》、《全面回忆》、《少数派报告》等,可谓激动。
讲述一群人相信自己是活在《黑客帝国》的世界里,但既不聚焦科技对生活的影响,也不探讨人类自我存在的哲思,而是看着一群人讲着自己都不理解的神棍理论,好无聊的一民科片。
还好,不是阴谋论向的alt-right作品,也佩服导演对素材剪辑和影片逻辑的把控。正如宗教里的神鬼都是人所想象的,虚拟世界(管它套娃不套娃的)也还是人所想象的。这些拟像都因应人类社会的生产力的不同阶段而诞生。但我依旧相信人类的永劫一直会是大自然。我还是衷心希望元宇宙和NFT之类的东西能顺利扑街,至少也会化作泡沫。
大概是民科纪录片巅峰之作了
有种看了个十万+公众号文章的人赶脚,舞刀弄枪,就算不好也说不得,权当社会心理材料吧
以为导演有什么惊天的证据,结果就是动画版的wikipedia,采访的都找的什么随随便便的人啊,基本上都是:我有一天正在走路,突然就感觉我生活在虚拟现实里了。咋都这么自恋呢。这种人在我们中国叫做中二癌。
前5/7看起来特别像模拟理论簇拥者的狂欢,看不懂的部分昏昏欲睡,看懂了的觉得十分离谱,其中有人甚至自己都不那么相信或者无法自圆其说。杀人犯平静叙述如何亲手杀死自己父母这一段引起极度不适,他诉说着自己如何痴迷于黑客帝国,甚至原本打算用它来为自己辩罪。不过不仅是像黑客帝国这样含有暴力情节的科幻影片,每一种媒介和传播产品都在影响人们的行为,但始终相信这些最多是犯罪契机,根本原因可能更复杂和幽深。同意无论是活在真实世界,还是被操纵的矩阵中,人都应该珍惜当下,学习去爱,用同理心对待他人。#金红棉影展2022.01.14
沉迷matrix买枪崩掉父母那位自述那段动画棒哦太,瘆,人,了
很无聊,都是在谈烂梗,从黑客帝国到现在就一直在聊这种话题,然而在这部记录片中,我以为会有什么不一样的观点,结果就是找来几个普通人在那讲几件非常巧合的事情,然后就得出结论我们这是生活在虚拟世界里。。。
+
想和导演探讨下人生观点很有趣但讲得太乱了采访的这几个人也没输出什么深刻的观点
模拟论的本质,是神创论在技术发达的世俗主义世界的替代品,同时带有浓厚的末日情结——rapture已经发生,人人为祖先的罪负责。换句话说,这是一种美国特色极其浓厚的宇宙论。最后关于创伤造就信奉者的讨论,让人不得不回到Westworld的基本假设:一个人的性格可以归结为一个基石事件,通常是一次创伤。
在日常中痴迷于小概率事件出现的规律模式;自从发现父辈只会重复报纸上的观点后认定众生皆假我独真;14岁青少年在mindcraft里寻找小学时代的乡愁而落泪;马斯克火星殖民计划与《宇宙威龙》的联系;从柏拉图洞穴的倒影虚像哲学探讨,到PhilipK.Dick的法国讲座多元世界体验创作谈(虚假中的真情为之重点),再到以虚拟现实为由而行凶的二十一世纪法律抗辩新词'TheMatrix'Defense(对比上世纪末的TaxiDriverDefense);虽然请来个把民科专家的扯蛋很无聊,但将重点放在“虚拟现实”这一概念于现实的影响,而非聚焦glitch这一概念相关的都市怪谈,导演也算是做出了点突破前作《噩梦解析》的差异性
物理都不及格系列,读书吧
【01.10.22/金红棉】音乐和影像设计都很厉害,后半段的自述太窒息了……
4.5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影片剪辑如火纯情,导演针对素材的编辑能力强大,以至于完全沉浸于影片的讨论中,也是曾质疑过的问题,观影结束时还需适应一会“真实世界”。信息量过大,没有中文字幕看得太累了,应该等中字出来再看一遍。
#Sundance2021-54,3/5,很有趣的概念,想到了我两次在高速上开车真实睡着但什么都没发生
国内纪录片影展能选这个题材挺令人意外,刚开始真的以为一本正经地把“我们其实生活在矩阵中”这样的科幻话题拿出来讲,虽然论据没有一个能令人信服。然而“反转”来得比想象中更快,但我反而认为这不是重点,从不同人的叙述中,能够看到对世界认知的不同方式,最终都会到达“如何面对当前的生活”,真实和虚拟与否反而并不太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