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鲁什、北京的风很大、B站混剪一锅乱炖。但是在这种情境下没有看到什么创新的东西,且一眼能分辨真伪部分。不要再在拙劣模仿前人的基础上戏谑真实了!!不要再滥用伪纪录片的“伪”的价值。真实电影的形式既然早已产生,就已经变成一个手段一种方法,应该去思考运用它做更深更强烈的表意,因为面对镜头人们的反应本身自带强烈的讽刺戏谑就是轻的,在构想上便更要核心化而不是全丢给形式。|本雅明段落调侃太Tm搞笑了,但这打一拳那打一拳不难也不痛不痒
让鲁什、雎安奇式的形式模仿,提问的问题带有一定的隐喻功能,越看越能往别处联想
模仿《北京的风很大》
观众没有必要在电影院里刷抖音。
模仿北京的风很大特别明显
作品的形式很难不让人想到98年拍的那部《北京的风很大》,同样是到街上去随机询问路人无厘头问题,并用摄影机记录下对方的即时反应,其间的场景和人的状态都非常具有史料价值,正因为此,在最开始观看本片时,我试图把本片与《北》摆在同一条轴线上看待,去建立两个年代之间的某种对照关系,也有了很多有意思的思考。不过,我的这些想法,都在片尾字幕升起的时候宣告破产,我惊讶地发现,原来本片并非是一部《北》那样的纪录片,而是夹杂了「演」的成分的伪纪录片,片中出现的不少路人就是短片的主创。在这样的文本素材中,再去谈时代的对照肯定是不合适的,除非将萦绕在整个短片中的荒谬、解构氛围就视为当下的时代性,但那远离了属于问题的外延联想趣味,也无疑与镜头下的人、城市还有真实无关,是属于持机者自己的特质,那就有点无聊了。
今年FIRST审片期间,就很喜欢这部。形式很简单,就是到大街上抓人去问:“有一辆公交车走错路了,你怎么看?”但问着问着,就问出了别的味道。这个问题显然是个隐喻,它其实问的是当下中国人对现行社会系统的信任程度。而这也正是这部“纪录片”的价值,它记录的是经历了过去三年的一张张中国人的面孔,他们或戴着口罩,或没有戴,而影片记录了他们的茫然、麻木、躲闪和失神。你会发现,绝大多数人的回答是:“公交车怎么可能走错呢?”“有既定路线的,不可能错。”当然更有趣的,是一个女孩的回答。当导演问她,如果真的走错了,你怎么看。她想了想说,“我很可能发现不了这件事。”某种程度上,本片也有史料价值,适合多年以后,再拿出来看,作为那三年、乃至很多年的有关中国的一个注脚。
#17thFIRST#
很好玩,很有趣。直接电影,关于电影的电影。
#17thFIRST#新闻与舆论,现实与印象。真实街采和表演设计融合,学者线上讲座探讨那段竟然是主创父母的展演。7.26于万达
和tae
2.5
终于有一段轻松的电影了。
结合实事很有趣很讨巧。切实给了我们一种在既定规则中的偶然性的可能,为什么不可以,为什么不可能?
欢脱
#NowStreaming#宇宙飞船出品,入围今年FIRST先锋创作单元。“这座城市发生了一件离谱的新闻,一辆公交车开错路了。但是没有人关注……于是我们举起相机,带着麦克风,游荡在街上,随机采访。不知不觉中,我们发现真实与虚构、历史与现实开始交错,在记忆中,谎言似病毒般开始传播,慢慢我们发现,自我与他者的隔阂,以及生活的有趣。”🔗https://cathayplay.video/bus
解读本雅明出来的时候哈哈哈哈哈哈哈好多漫游啊蛮荒诞的但讽刺内部还是自大和胆怯(你争就你对
【FIRST主动放映·过春天】还挺有意思的思考,也很神经病,就是感觉剪得有点啰嗦。ps很奇怪为什么没有人回答会投诉呢。
太模仿北京的风很大了
公交车走错路非常值得玩味,如果这部在某个社会事件发生的时候上线可能会有不同的解读。#first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