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拿普利兹奖,请把自己的记者证插在帽子的边缘,等别人偷走,然后忘掉它。邮报的记者哥最后笑得真灿烂哈哈哈。
配乐真好啊,但是睡去40分钟。
TIFF2019.09.10坐在场下看顿叔入场,发言,介绍电影,只感觉人生太值得
EdwardNorton把有Tourette综合症的男主演得神灵活现,实在太有人格魅力了,甚至还有一众戏骨帮衬,还能有再好的卡司么。片子本身叙事流畅,节奏恰到好处,夹杂着不多不少的幽默,片长可以再砍掉一丢丢,但观感愉悦,值得一看!
浓郁。旧时的纽约是一团化不开的谜,画面与音乐全程牵引着情绪,在伴随着抽搐反复出现的If!中靠近真相。士绅化、黑金政治、种族关系、包括主人公的特殊疾病,都是大屏幕的常见元素,这让故事本身略欠悬念,一些情节走向甚至早有预期,但表演张力十足,视听语言也个性鲜明,50年代的记忆如油彩饱满,音乐虽然很喜欢,倒真的铺的太满了。2个半小时,基本没有倦怠感。
豆瓣上最早的评论是10年前。那个时候我刚刚开通豆瓣。刚刚在离诺叔只有几步的距离看了首映,我现在无法用言语表达自己。
在如今北美乃至好莱坞的影业圈环境氛围下,拍这样一部没有任何独到特色的“时代电影”无疑是自寻死路。探讨的东西都早已过时。IMDB评价人数没过万,豆瓣更是冷门新片。但从中还是能感觉到诺顿的诚意,和对黑色电影、50年代的致敬、缅怀。
事实证明,爱德华诺顿是个天才,不仅会演,更会导。
节奏比较成问题,也有点难进入。诺顿还是回来多演戏吧。
7分,其实质量还可以,非常老派的黑色罪案片,放在现在确实有点跟时代脱节了。还有个问题就是实在太长了。诺顿仍是很好的演员,快复出吧。
距离诺顿上一次当导演虽然已经快20年了,但这次完成的还是相当稳健,没有任何生涩感;而且他很懂观众,总是在适当的时候找到牵动观众情绪的点。如果整个故事在精炼一点会更好,144分钟真的太长了。
有原著加持,剧情自然不会差。诺顿妥随症扮演也算及格,但是并没有惊喜,尤其华金天才表演在前,对比下就用力得平庸。(坐第一排看诺顿开场致辞,总感觉有点娘)
萧索无情的布鲁克林,在建设的宏图中推倒亲情,只有权力才能留痕。作为诺顿自编自导自演的处女作相当不错,虽然人物塑造得比故事更成功。诺顿对妥瑞氏症的表演直追搏击俱乐部啊!
一出并不够精心的长长MV...
诺顿这片子从立项到成片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不得不说这个故事放到现在来看有些落伍,悬疑的主线因为缓慢的节奏而失去了吸引观众的驱动力,如果精简到两小时以内会紧凑许多,另外影片的叙事手法也过于老派古典,能看出诺顿追求的旧纽约的质感,灰扑扑的色调和悠扬的爵士乐,或许这些元素拍一部文艺片会更加合适,又见诺顿演weirdo还是蛮怀念,也是驻颜有术了。
严重时差着,一下机就芝加哥电影节开幕场,即便睡着近一小时,醒来依然觉得太好,尤其爵士场次和配乐追逐的视听呈现。等再看一遍吧。
影像质感没问题,但是内容上,各种无关紧要的枝节太多太拖,贫富、权势、种族,通通裹在一个悬念一点都不抓人的案件里,最终结果就是又长又闷……
完全不明白孤儿、妥瑞氏症这些身份元素对于叙事有什么帮助。电视剧水准讲了一个看上去挺复杂的故事,就应该拉长了做美剧才对
17年标了我想看,19年出来了,然鹅我竟然憋到现在才看……下很大一盘棋的感觉但最后居然只是这么个故事总感觉被骗了,不过这是我诺顿的导演处女作,怎么着也得多加一星了。片中他的那个病被他演得好好笑,看完才知道原来叫妥瑞氏病,必须关门三次那里想到了《白教堂血案》里的警长,可爱得要命//想知道这片啥时候拍出来,07年就说要拍了,现在去2018年了,诺顿你在干啥呢🤔
TIFF看的,看到了诺顿本人,现场炸了。没有字幕,看得晕晕呼呼,中间因为太困了还走神了好久,逻辑都没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