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尔托夫主张摄影机是“出其不意地捕捉生活”的“眼睛”,反对叙事性电影,反对人为搬演,排斥演员、化装、布景、照明和摄影棚中的艺术加工,认为可以通过蒙太奇技巧重新组织自然形态的实拍镜头,从而在意识形态的高度上表现“客观世界的实质”。他在提出这个理论的同时还通过这部影片实践着他的理论。
Sovietonly
一边淘宝一边看,看电影不误买东西。东西没买成,看过留脚印
石破天惊。维尔托夫算不算苏联“国师”呢哈哈哈。
共产主义电影制作的可行性分析。维尔托夫是政治电影第一人。
不仅仅是简单的倒放.
睡觉吧
电影圣经。
由苏联纪录片奠基人,苏联眼睛派创始人吉加·维尔托夫于1924年创作。维尔托夫凭此片实践了自己的“电影眼睛”的理论——摄影机时出其不意地捕捉生活的眼睛。可与其代表作《持摄像机的人》一共观看。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4964647
电影眼睛,预设在场的不在场。倒放把人送进合作社买东西简直了哈哈哈哈哈!
出乎意料的精彩,没想到这部电影如浮世绘般展现了20年代USSR的方方面面:甚至连瘾君子,江湖艺人,精神病患,和黑市交易都有涉及。旨在为少年儿童观赏,所以其中许多有趣的技法(倒放/主观镜头)也可以令孩子们在观赏时捧腹大笑;100年后重新看此片只觉得当时的少年们真是十分能干,与今日更不可同日而语
能看到白银时代作家笔下的俄国,真是太幸运了。他是正着拍倒着放麽?
没有当初看持摄影机的人那时的感触了,总感觉他的纪录片离蒙太奇派更远,离法国先锋电影更近。
抱着《持摄影机的人》预期看的......小列宁们不是人,是神;喜欢两段倒放:野屠宰场&跳水。关于野兽复活,好像在另一部影片里看过更精彩更震撼的,难道是《动物之血》?记不清的了。
共产青年儿童团与疯人院,蒙太奇小试牛刀【电影眼Kino-Eye(1924)蓝光无损-喷子】
1924
早期电影人提出理论,并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之中,那种对于电影的探索和热情,是当今对于活动影像已经麻木的人所无法想象的~维尔托夫提出“电影眼睛”理论,反对人为扮演,棚内拍摄,摄影机是人肉眼的延伸,对于后来的苏联电影大家、法国新浪潮戈达尔影响颇大……电影眼睛使时间倒流:售肉市场回到牧场,面包回到小麦地……电影眼睛是记录生活的工具:少先队员加入与无产阶级的斗争……电影眼睛使得人们接受到意识形态的召唤:列宁主义的喉舌……成年人戒烟戒酒,争取活得天长地久……蒙太奇、动画、叠印、倒放已经被维尔托夫这个少年电影天才玩得贼溜溜了……
用摄影机弥补肉眼缺陷,并通过蒙太奇有意识地植入政治文化等,也是早期电影通过镜头输出意识形态的宝贵实践。
幼儿园
不是简单的倒放,电影可以改变生活,电影应该反应心理,电影镜头应该充当比眼睛更敏锐的观察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