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老套,但也或许是近年来难得的诚恳动人的公路片,作为处女作非常值得鼓励。PS:某些说大写正面歧视“麻风病”和埃及的短评,真是穷尽心思博出位,以最坏的的恶意来抹黑导演的意图。
路过了金字塔,趟过了尼罗河,下次回来你就长出了双腿,照着镜子我就愈合了伤疤。叫奥巴马的男孩就是美国总统,叫穆罕穆德的朋友都是伊斯兰先知。动物会直接去天堂,我们却要经历审判日。至少那天我不必带着面罩,站在人后祈祷,可以在河中洗澡,在火车上听歌。相信父亲的承诺,就像相信我们终将平等。
我知道你们中有很多人觉得刘敏老师只是人脉厉害,实际上人家是至今唯一一个看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人。我仔细想了一下还真是。但终究是一个失败的埃及新现实主义尝试。关键是,作为一个拿着钱干活的影评人,你得搞清楚人家失败是怎么失败的,不是抒个情就完了。
一次失败的回乡之旅和重新找到的生活之味,两个孤独心灵的旅程和一段父子之情的诞生。影片直到结尾才在某种程度上跳脱了一点因太过于常见而产生的陈词滥调之感:生活不会变的美好,我们需要找到的只是生活的味道而已。
有点不好评价,毕竟是个挺底层关注的片子,有力量的地方,就是在于它真的敢去直面这些并不美的东西。作为观众我也从一开始的排斥到慢慢接受男主的脸与手。一方面你觉得它在消费这些苦难的人,另一方面也觉得他确实让你在关注他们。但是视听本身实在太普通了,还有些喊出来的煽情,作为电影还是不够好
#Cannes71#唉这种片子就是你不喜欢还不能批评他那种…而且搞不好就会拿影帝,希望评审团靠谱起来言出必行不要搞政治挂帅谢谢了。音乐聒噪到完爆印度片,讲政治高度堪比美国主旋律。推新人可以理解但是麻烦标准统一一下谢谢。这片也就比肯尼亚拉拉片稍好,但进主竞赛…福茂老师请别淘气了!
一部充满了一种关注气质的主竞赛。导演用鲜活的影像唤醒对边缘人士的生存状况的关注。意外不可预料,你我都可能有朝一日成为边缘人士,在一个制度和意识的双重缺失,包容度极低的社会,我们该怎么做?
本以为如此励志和主旋律,好好哭一场也行,没想到只是小学生作文“今天天气好好,我我也是一个人”的直白呐喊。套着公路片的概念,所有的桥段却如平庸,这样的片子也能进戛纳主竞赛,真是辛苦了看片一整天的媒体朋友们。
Sundance乱入Cannes
开篇以为是埃及版本塑料王国,最终是个相对治愈系的公路小品。社会的多余之人,需要强大的自我愈合。这依然是个题材型作品,处女长篇即入围主竞赛,戛纳的确需要保有第三世界的良心代言人。
戛纳不是联合国,戛纳也不是难民署,这样从形式到内容都是读者文摘档次,小学才组织大家去看的陈词滥调,可以说是对埃及(非洲)和麻风病大写“正面歧视”。
只拍过ppt的人处女作这样很不错啊。音乐本身厉害(用得有点太煽情)。埃及版TFP。Tireless.
这片进个北京电影节的主竞赛还差不多吧……
披了埃及皮的公路电影,cliché太多
山寨菊次郎
除了看似真诚的单向度凝视一无所有
开头有点像史崔特先生,后面用公路串联底层问题,但剧作音乐用力过猛,视听亮点阙如,终归是一种关注水平,主竞赛有点凑数了。
三星半。选择残障人士为主角,真实感无形中增加。但开篇节奏着实冗长,部分源自新导演不够果敢,另一部分则来自观者对主人公残酷生活的难以适应。好在后半程对主人公身世的探索没有卖惨,而是以细微情绪表达人们日常所见,却从未感同身受的无奈。若能去掉那些生硬的人性口号,会更加动人。
评分这么低现在的人们心肠真硬啊
这应该是我第一次看埃及电影。开头觉得就是一个第三世界卖惨电影,后来渐渐好一点,但还是觉得略显刻意和套路。配乐一响起来就觉得突兀,不是不好,就是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