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集海昏侯墓竹简修复全程高能…
最喜欢修竹简那集,竹简在溶液里“伸懒腰”的那幕可太感人了,这可是时隔千年的舒展呀。
非常好看的纪录片,讲书籍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细腻又舒缓。海昏侯墓出土的像团泥巴一样的简牍,在高科技手段的脱色脱水处理后,神奇地伸展变色,墨字清晰可见,还发现了失传的《论语·知道》篇佚文。藏区的狼毒草,有毒的根系可以做成防虫蛀的抄经纸,甚至还有被称作蓝靛金汁的特殊纸张,留有珍本《般若八千颂》,原来那么久以前就有豪华收藏版了。。。还讲了潮汕人的侨批,南洋华侨的家书+汇款的二合一书信。消失的戏剧本子,修复的祖先画像。王家传人围成一圈三鞠躬告别祖先画像,把这些传家宝无偿捐赠给了国家图书馆收藏,那是这批纸制品最好的去处。有点感动啊!
一口气看完,令人心静,一点直观的感觉是文物修复这样的幕后行当近来女性比例不断增加,大概也只有类似这样的工作男性才甘于退让
因为有第四集,干枯成一缕头发丝那么细的竹简伸展变宽显现出字迹,这一个镜头,这个纪录片可以封神了!!!!本来一直吐槽它不太行没意思不打动人来着,看到这个画面竟然想流眼泪。
这不是用效率与速度衡量的行业。第四集在溶液中伸懒腰的海昏侯竹简让人惊奇。第六集从年逾八旬的修复师师有宽的坚持,他讲到的与废品收购站建立的联系,到小年轻馆长李楷瀚对侨批的收集与整理,让人泪目,又感受到文字、图书与技艺传承的力量。
”這不是一個用速度和效率來衡量的行業“
古籍修复的故事,选取的人物和故事都很好看,尤其看到书简修复那一集的时候会忍不住惊呼神奇。
信念,科技的坚实基础,以及知识、经验传承的力量
线装古籍、舆图、简牍、少数民族文献、地方民间文献(侨批、祖宗画像、戏曲抄本),承载了历史与时代的、个体与集体的记忆。感谢那些收藏、修复它们的守护者!
这些人都是有圣人心的人,甘于寂寞,守于平凡,创于伟大。
不能只把古籍修复当作手艺活,而是应当作一门学科建立健全理论意识与方法论。
泛泛而谈,不聚焦,现在好多纪录片都这个调性了,下功夫讲一个具体的问题是不可能的。
可以看看,希望技艺不断提升,好修复更多古书。
【2020第46部】
超赞的古籍修复纪录片,海昏侯竹简复原的瞬间,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等待也是一种保护“。这个主题太好了,从在国家典籍博物馆看古书修复的展就开始震惊,一团“黑乎乎的东西“是怎么变成一页页书籍,再展现在世人面前。真正的”匠人”,不可替代性极强。
太短太浅
补标一下,为了看竹简那集而看完整部。
文物背后的英雄昨天去上博看了玉楮流芳古籍特展展品从来不会介绍的修复过程在这部纪录片中一一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