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全程配以一段萨克斯独奏,再加入这段二十分钟“枯燥”的萨克斯制作工序,或许感觉会变得更不一样。
这么粗糙无趣的短片怎么入围的?就是一堆工厂探头式镜头素材堆积。民族志主旋律?
意识很好,去年看了一部西安美术学院拍小提琴流水线的,那部的问题就非常明显是来自学院老师的生硬指示,这部的镜头动静都有自发的思考。
音乐无处不在,耀眼的音乐诞生于无声的灰尘中
片名起的好,从灰色生产线到金色成品,四党口村的萨克斯和大芬村的画一样,都是匠人精神的体现。
最后村里的老人吹响回家的时候,我不知道为什么哭了,就是片名的那种感觉,这一刻,如金又似灰。
感动
只把几个固定镜头来回切换毫无新颖之处和深度单纯记录流程仿佛期末纪录片结课作业…
拍过手工艺纪录片的才能明白其中的一些点。以为导演是个大汉,没有想到是个妹子。片子挺有意思的。
20分钟纪实素材
总有很多细小的画面让人觉得温暖且真实,没有刻意的深刻,讲述着萨克斯之乡,那个如金似灰的地方,导演想说的很多,都在画面里,去慢慢感受就好。
金就是灰组成的
制作乐器本身的交响。
诚挚
拍得蛮辛苦,后期处理比较凌乱,也谈不上什么镜头设计,但看过以后也觉得不好意思要求太多,这就是我不喜欢这种电影或者纪录片的原因。
民族志式纪录片
有点恋物,但没拍好,如果能做的更具仪式感和美感会很棒。
萨克斯装配工人上岗前的教学视频。
很生硬的紀錄,只拍美好的畫面,而忘了如何組合帶出關係和意義,更不要說穿過表象的可能。
工厂车间部分真实得如同在切肤呼吸,那种金属尘埃独特的酸腐味,那些黑色车床上迸发的Disco音符、非主流摇滚,那声工业噪音兼容不下的旋律流动。It'sleaps&bounds,it'scrack&crevice,it'swealandwo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