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精彩的一幕:两根木桩做成的十字架最终变身为用来冲撞教堂大门的攻城器!
拉美电影虽然不像文学那样大爆炸,但这片土地的养分也给电影染上了魔幻现实主义的色彩:看似荒诞的故事,却由各方乱象的造就,偏执憨厚的农民、顽固保守的教会、小题大作的媒体、信仰混杂的民众、随意执法的警察、趁机作乱的小人、激情愤怒的劳工……巴西社会面面观,难以承受的十字架悲剧。
人间好邪恶啊,来,善良的灵魂,上帝如此爱你,让你早日到天堂里去~
豆瓣标记不到三百人的冷门佳作,曾获第十五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一个穷乡僻壤处某位理想主义者的死亡,让这部写实的社会电影充满了深刻的寓意。独裁、政变和君主立宪制让一九六二年的巴西处于一片混乱之中,在这样疯狂的随意践踏尊严的世道里,人民该信仰什么?电影通过一个想进教堂为家中驴子还愿却遭遇百般阻拦的的善良农民,这样一个平凡的背负着十字架的行走了十一公里的普通农民,却将靠信仰统治社会的教会和government讽刺的体无完肤。这片子太刁钻了,任何一种教会或者government并没有解救多灾多难的劳苦人民,他们树立宣扬的信仰是他们的信仰,导演把这层虚伪的面纱轻盈地揭露,最后把人们遥望的那个救世主或者耶稣塑造成死去的农民,预示着一切希望把握在人民自己的手中。
沉重十字架,轻灵长镜头
巴西好电影
片头背负着十字架,已经预示着献身的事实。对信仰的虔诚,引来无数的荒诞,宗教即使能给人带来归属感,但本质上还是功利的,因为宗教只能使人变得狭隘,归属感神圣感坠入凡间成了工具,狂热不过是人类的一厢情愿。
做个虔诚的人上不了青天,因为青天导人向恶。无聊的世界,无聊的人们。
耶稣在任何时候降临人世,都会成为耶稣。
8.21962年于如云佳片中捧得金棕榈大奖。想起短篇小说【巨翅老人】。也许这位迷信的傻逼所信仰的神,和他自己一样也是被盲目、狂热、自私和荒谬树立起来的。
1、今有十字斜插祭奠金刚狼,远有十字横躺送别绿帽王。2、最单纯的诺言既是最纯净的信仰,上帝的门徒却戴着有色眼镜进行精神镇压,拉锯的对峙一石激起千层浪,攫取各自利益的社会群体推波助澜,卑微的人最终被巨浪淹没。生前的愚昧变成死后的圣明,苦守的诺言成为墓志铭,是讽刺更觉痛心!
扛着十字架进城还愿,却被神父认作魔鬼。因为那是私下的许愿,没有经组织同意。各种身份的围观群众让事情复杂化。许愿有风险,许前请认证
完完全全的artificialconflict却意义非凡,AnselmoDuarte打造出一版反好莱坞巴西版本基督受难,虽说chanchada痕迹明显,从风格上说让glauberrocha不以为然的这部作品和导演本人不能排除出新电影运动,观看时感觉哪里不对劲查阅后知看的版本遭遇审查
搞不好库卡就是这么来的...讽刺剧三星半
7。单就导演功力,和罗恰还是有些差距,但这片故事不错
戛纳遗珠,看过留爪
简约,深刻
一出戏剧
第3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
显然在拉丁美洲,农村对于一部分电影作者而言也是某种先验式纯洁的空间,因此“老Z”作为低度开发的农村空间的符号同样也具有土地书写的特性:朴实又不加掩饰,而与之尖锐对立的则是藏匿罪恶的城市地带,隐喻着作者对60s的现代化浪潮以及媒介传播(记者为新闻报道不择手段)的批评,将一个颇具戏剧性的情节剧架构入耶稣“受难剧”的形式中。但是拉丁美洲独特的社会文化情形就注定了其与布列松或德莱叶宗教剧的分别,那些注入其中的超验情感在登临巴西海岸之时却丧失了本有的力量,转而被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式的表演方式所取代,尽量作为现实的提纯存在,保持在极度写实与极度形式的中间地带,镜头时长也是裁减得当,这也便使得作品风貌与着力描绘巴西丑陋的社会现象的“新电影”运动拉开一定距离。2023.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