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越多,了解越深,就会发现很多事很多历史,并不能单从只言片语中得出,一个人的一生,也不能以一言以蔽之。“只有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在时代的大背景下,考量汪精卫,才会得出一个最接近真实的答案。”
当年刺杀摄政王,后来艳电请和,两件分别让汪兆铭在人们心中成为英雄和走狗的事请,其实都是他自陈“不做斧而做薪灰”的牺牲意识的投射。过分悲观、优柔寡断以及失败主义,都掣肘汪成为优秀的政治领袖。但他的品德确是为时人多加赞许的:不嫖赌不乱性,不吸鸦片不贪金银,因有“道德完人”美称。汪甚而避走欧洲不做官,非领中山之命,不会再入政坛。见颓势而求议和时,他被诊断活不长久,并无必要媚日求荣。手腕不高、判断失准,力图止战却险将国土倾覆,这是大错,但似乎却未必一定是为了一己荣禄而卖国。现在对于汪氏的评判论断,总觉得要全盘否定才客观,否则就是“洗白”。我太不喜欢这个词。所谓褒贬,就至少该将情况时局人物一一铺开再发言,而不仅是搞臭名声一刀切。
曾将薪釜喻初襟,举世凭谁证此心。未择高原桑枉植,怜他千古作冤禽。|舍生饲虎论,存一论吧
汪精卫还是需要一分为二的看啊,他的行为必然有多种原因综合导致的。
比较客观。打lol最大的好处,就是知道打不过对面时,要怂起来,不要无脑干,野区资源可以送给对面,等己方装备成型再决一雌雄。否则只是加速死亡而已。这道理很简单,但几千年内,大多数人都不懂,还一味以为只要凭一股子热血就可以消灭敌人。主战派不管多差都是爱国,主和派不管多好都是投敌
很多东西知道总是比较好。每个人的选择都是有历史推动加性格使然,因此读史才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烈士情结、悲情、为了存在价值而失去了核心价值
有些事做了就难以回头——汪精卫格局、眼界差了。胡汉民、周佛海可都是中共一大代表呀!高宗武、陶希圣却能悬崖勒马。军统多次派人暗杀汪精卫的故事扣人心弦。
确实是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汪精卫一直被定义为「汉奸」,可是却少有人关注到他的内心世界。片中有位历史学家说的「若是中国果真沦陷了,汪伪政权的存在,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一句令人唏嘘。汪先生实际也是一腔的爱国热情,却由于文人自身的软弱性,或者说是决策倾向的错误,而渐渐误入歧途...将行就木前的遗嘱和安排最能反映出他的内心,就是他的初心还是期望保持国家的完整,以及对于孙中山的誓死追随
历史肯定不是简单的善恶对抗。当一个不知柴米贵的文人是容易的,可以完完全全做自己任性而为,可以天马行空的地指点江山激昂文字。但当一个政治家是很难的,尤其在局势动荡风雨飘摇的乱世,注定身不由己。。。。
一念之差,百劫不回。友人说汪是遇到电车问题会犹豫的人,那蒋就是只要车还在我手上一切勿论的人。陈是个爽气的侠女。
他真的好美,举止神态无不流露出某种易碎的美感。然而,东方式的情结和学院派的幼稚使其对幻变世事缺乏清醒的认知。
“双照楼头老去身,一生分作两回人。”细思二十世纪中国这出壮剧,分作两回人的典型,无外乎汪与副统帅吧。“不望为釜望为薪”的烈士悲慨与文士优柔寡断的结合,既造成了汪的名噪一时,也导致了他的悲剧人生。相比起来,毛的雄才与灵动,蒋的韧性与坚毅,都是同为政治家的汪性格里所不能及的。高陶可以回头,而置身高位却缺乏舞台的汪,走出了第一步,便再也无法回头,他的位置,他的性格,只能是他自己。“向使当初身便死”双照楼头,唯余夜深钟声,海天残梦。很喜欢片中台湾教授说的,不要为了存在价值而牺牲核心价值,汪的悲剧足为世人之鉴。
感觉拍的浅显
纪录片从汪精卫刺杀摄政王载沣的革命烈士开始,以失败的南京汪伪政结束。
军统特工多次刺杀汪精卫那块看哭了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心宇将灭万事休,天涯何处不怨尤。一生分作两回人。不望为釜望为薪。没有人真的可以开上帝视角预料到日本投降,事不关己地说坚持就是胜利的闲话谁都会,付诸行动坚持抵抗也固然激昂,但1:10的战损比、国力的消亡是实实在在的。国家是由人组成,爱国的本质应是爱人,在那个当下为国家开辟另一种可能、积蓄住力量,把国与民扛在肩上,为国为民牺牲生命和名节,他也是伟大的。
现在看有些事实也并不准确
智商和情商都很低,却意外多次被置于中国政治的巅峰,于是产生太多不切实际的幻想,汪精卫不懂的事情太多了。
悲观主义者的同时是个虚无主义者,才能获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