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什么都在倒退,正经的中产电影迟早也要有的。
在哈萨克斯坦“欧亚国际电影节”看的第一部电影竟然是中国片,它在过去的华沙电影节上获得Netpac奖,我这次到阿斯塔纳也是做这个亚洲电影促进会的评委。支持与鼓励亚洲新人的电影作品是这一奖项的宗旨。该片还没有公演,刚刚的上海电影节上做过展映。从来没有学习和做过电影的周立冬,50多岁了自编自导自演的处女作《秋田》确实令人满意,一切都合适、恰当、舒服,无惊人之处,却经得起琢磨。说明做过煤矿、买卖的这位中年人很内秀,“无师自通”,有着不错的艺术才华。这很不容易了!也说明数字时代结束了胶片时代那种昂贵、复杂的少数专业人士才能做的电影制作,把用视听手段表达自我、创作艺术作品的权利交给了每一个普通大众,只要你有才华、有要说的话和想表达的情感,就都可以来试试。为此赞一下!
作为一个半路出家当导演又演男主的处女作不算差(虽然确实如监制所说有很多硬伤),不过很多细节可以看出来是一个中年男人自身经历的困境,但有的演技台词确实是灾难...幕后八卦最让人意外的是演技赛高的宋部长居然还是制片人,可能是制片人里最会演戏的几个之一了吧
没什么强戏剧冲突的情况下还能做到让观众坐得住也是相当不容易了,加上编导演合一,能达到一个相当不错的水准并且坚持拍完,已经比一般电影青年高出一大截了。优点当然是有生活有细节,剧作的文学性上相当好。当然视听上还是比较生涩,已经在尽力简化社会关系和回避调度复杂的场面了,加上演员也是有些……儿子比老爸演得还油腻这可咋办。
近中年状态,并且失业很久,对片中男主的境遇感同身受。对处女作而言,已经很惊艳了,不可苛求过多。
大约是我想象中20年后的样子。
男主很喜欢吃番茄炒鸡蛋啊
中年男人为赋新词强说愁,满眼皆是自负
开头还觉得导演自恋吧,自己的日常生活还值得拍个电影,但越往后是越服气,很多琐事都被捕捉得格外生动、真实,还有日本电影里常见的况味感和不起眼的细节张力。在留学党眼中真是场景重现一般,不是中年人也很有感触,虽然克制,但内含深情。导演也是有才,台词非常地气,说人话,行常事,见真意。
画面像是08年之前的国产剧,拍法很克制,看了开头以为会是大闷片,没想到其实还挺逗,部分片段真实得有点吓人,细节设计有巧思,人物都立得住,当然也自带中产视角的局限性,多数普通观众还过不上这样“朴实无华、且枯燥”的生活,而大概率是“逃离北上广”的小张和深夜仍在工作的玻璃保洁员。
有些苏莱曼味道。
纯电视剧
很少有中年男人能把自己的内心剖析得这么细致,毕竟他们多数只会吹牛和喝酒…结尾还是有点自怜自艾了,不过正常人在所谓“中国社会”的四处碰壁还是很有些共鸣。
比绝大多数北欧丧片都要言之有物,不过从各个层面上看,儿子线都有点尴尬。
英语是新自由主义的口音,《秋田》是一部久违的“中产电影”,是一种新自由主义之下的中产焦虑的微观视角,是一部融合了油腻与自我审视的影片。导演技法的成熟令人难以置信。在影片中,老林,这个中年的中产企业者被嵌入办公室,机器与消费空间的机械运动之中,而中年危机的影像化呈现则是咖啡杯,电灯和鸟等等的微小冲击,以及极度克制,稳重的节奏,令人想起布列松—安东尼奥尼的世界,但更为确切的说是被封堵了毁灭与终结的迈克尔·哈内克(值得注意的是哈内克出道年龄和周立冬相仿),在《秋田》孤寂的远景所揭示的历史终结之中,反抗如同失衡,只能是极度微观的,在某个特写中展现出的律师函,以及被卖出去的汽车,以及结尾,阿巴斯式的“关灯”,都无声无息。
【上海电影节展映】小成本剧情片。通过表现主角在工作、生活、家庭、感情日常琐事中为人处事的态度,塑造出一个稳中有丧、丧中有拼,有一定资本、认真谨慎工作的企业小老板的形象。虽然视听语言质感更像电视电影,但贵在拍得诚恳踏实,剧本与表演比较稳,台词也营造出自然可信的生活化场景,没有让人特别出戏之处。哪怕是与情人的俗套分手戏都毫无狗血抓马感。儿子、同事、合作伙伴、情人等人物都能立住。能够关注中国中年中产阶级人士值得鼓励。三星半//20200816天空影院二刷。三星半改四星
一部同时讲述“中产阶级”和“中年危机”的电影,也是一部文化语境非常中国的电影,在这个时间点上出现,与整个社会环境也形成了一种观照。遗憾挺多,但也不乏亮点。制片人笑称是俩“门外汉”拍电影,确实整个思路是挺直白的,也没啥电影语言的意识。还是不苛责太多了,加油吧导演,打造一个“老林”系列,借老林之眼来观察生活,倒也未尝不可。最后,希望我年近“秋田”时也能有人投钱找我拍电影……(一个白日梦
正好看到一篇程耳的旧采访,他提到“严肃的电影”有两个前提:第一是有感而发,第二是批判性。在这两个维度上,《秋田》都满足要求。经商二十多年,并不意味着在创作上一定浪费了时间,阅历和资金的积累,对信念和趣味的落地仍有助益。在熟悉的领域内写故事,满是扎实的细节;美学上也成体系,心如止水又止不住泛起涟漪,饶是再克制的情感,也在固定镜头里不断溢出画框。平静地端详一个体面的中年男人,平静地承受世界压在他身上的重量。生活才是电影的诞生地,而非学院。
人到中年还有钉子
真正的能够打动人的电影,应该就是如此的“寡淡”。因为真实生活中,似乎也没有那么多起起落落,至少,在“老油条们”的眼里,一切苦难都会过去,一切苦难又会随时到来。已过不惑之年的新人导演,拍起自己的中产阶级生活,是那么明明白白又简简单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