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電影,普魯士神話。還是強與普通「宣傳片」。
影片被看作纳粹的宣传片,但它也是历史的陈述,弗雷德里克二世主导的普鲁士与奥地利的战争,虽然处于下风,但幸得沙皇增援,未曾全然落败。影片略微拖沓,较多宫廷戏十分无聊,它的意义在于,显现出纳粹闪电战必败的影子。
史诗巨制,据弹幕提及,有些战争场面出动了一个师,看到这儿,不得不想调侃一句,有这兵力,为啥用在拍电影上,不应该用在前线上吗?!戈培尔就喜欢给元首洗脑,搞得元首天天想到腓特烈大帝,可大帝身上的优点,他是只学了点皮毛,根本没学到精髓。剧情浓墨重彩地反映了七年战争,再次验证了三线作战必败,能胜利的那也是要有运气加成的!
其实是好电影。弗里德里希大王的一顿骚操作是历史幸运事件,此片时值美苏已经参战,所以纳德力推此片,其妄想很明显。但是,因为此片背后的制作方,就否定此片?场面和人物造型不用说,戈贝尔说不要把电影里悲观的开场和现实作对比,为啥?因为当时普鲁士真的很绝望啊,电影把这种处境拍出来了。还有,对sergeant的赏罚这个小桥段就挺好的。当然,弗里德里希大王有点小胡子化的感觉。虽然大王也是个毒嘴,和6年未见的媳妇第一句话“夫人长胖了许多”
“我们只是可怜的磨坊工人,凭什么要为国王的战争负责?”
又见编剧基本功,纳粹时期的德国片需要更多补
哎………………………………
7年战争场面排得很不错,毕竟是当时1942德国政府的大作。不过菲特烈竟然如此穿越成为民族主义者了?假。英文字幕德语原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9dL8m12lYQ&list=PLLzz8zfCbCpZiiOQZ3NFe1XVkT4VHdTLK
纳粹的托辞之一便是告诉民众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并且是对普鲁士势在必行的。电影刻画的腓德烈二世有着十足神韵,对于历史细节上的掌握也很棒。最具讽刺意味的是二战不再有彼得二世施恩与勃兰登堡王朝的奇迹,希特勒这位以腓德烈大帝自居的统治者没有给普鲁士的后代带来西里西亚的繁荣,反而葬送了普鲁士。
打五星,规定即否定。
4.7。第10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获奖影片。将近2个小时的片长,3场战争戏都乏善可陈,虽然场面看似挺宏大,不过细节真的一般,尤其第2场战争,才开始没多久就直接转到普鲁士胜利的情景了。文戏很多,对白很多,场景很单一,大多是在室内的对话,加入的士兵保罗与磨坊主女儿的副线也有点喧宾夺主,反而没把腓特烈的戏拍好。
力挽狂瀾的普魯士國王,希魔崇拜的偶像。俄國的兩個將軍還想通過詐降矇騙國王,哈哈哈。
影片被看作纳粹的宣传片,但它也是对七年战争的历史陈述。本片剧情拖沓,表演痕迹明显,较多宫廷戏很是无聊。
睡着了起来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20210205
不吹笛子的土豆。。
2017/60
这部电影真正有趣的地方与最大的败笔在同一处:它企图描述的根本不是七年战争。
哇,战争场景真舍得用人和炮,还双线叙事
今天刚好是腓特烈大帝309岁诞辰,抛开拍摄的时代背景讲本片——本片讲的是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在1759年库勒斯道夫战役失利到1763年3月30日战争胜利凯旋柏林之间的经历。片中穿插着普通人与宫廷贵族的不同生活,一名在库勒斯道夫吃了败仗的大头兵与磨坊主女儿喜结良缘,但因为在托尔高战事中因为形势危急不听指挥吹响进攻号角,终大获全胜,但介于其违反了军令,但又立功,所以晋升为中尉,但处以监禁三天,终在最后一次战斗中将生命献给了普鲁士;王储海因里希是国王的侄子(外甥),有一腔包裹热情前往前线,但染上天花而殒命。看惯了世事变迁的腓特烈二世在片尾并未参加凯旋柏林的盛大仪式,而是孤身一人去库勒斯道夫拜访了中尉的遗孀,之后边去夏洛滕堡的一座教堂(城堡)里暗度神伤。为了普鲁士的未来,什么都可以付出。